站内
  • 站内

当前位置:

眉山新闻网

>

丹棱县

>

新闻中心

丹棱县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

新闻来源:眉山网      

更新时间:2019-06-18 09:13:14

责任编辑:雷尧



  李勇军 张艺达


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。丹棱县委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,立足丹棱“长在农业、优在生态、富在农民、美在乡村”的比较优势,着力建设经济富美有产业、田园秀美有颜值、乡风淳美有底蕴、社会和美有秩序、生活甜美有保障的“五美五有、全国典范”乡村样板,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迈进。


  富农产业遍地开花

  贫困户脱贫加速度


  6月的清晨凉风习习,站在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的山头,映入眼帘的是满山李树。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在产业的带动下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  不到7点,廖店村6组村民曾莉琼就来到自家李子园,查看五月脆的长势。“今年五月脆能卖到10元钱一斤呢,我可要照顾好这些宝贝。”说起自家的李子,曾莉琼乐开了花。


  现在的曾莉琼乐呵呵的,可几年前,她还在为生计发愁。曾莉琼和丈夫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以及年幼的女儿,选择在家务农,可地里的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,一家四口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。在丹棱县脱贫攻坚工作助力下,曾莉琼从镇里领回了李子苗、幼羊,发展起了种养殖业。不懂技术的她,在县里、镇里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,慢慢有了经验。经过两年多的悉心经营,曾莉琼家的山羊出栏了,李子也红了,一家人成功于2016年脱了贫。曾莉琼趁热打铁,将李子园扩大到20亩,还种了5亩猕猴桃,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,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。


  如今,曾莉琼家的五月脆快上市了,尽管离县城有33公里,但她一点都不担心销路。“奔康大道修好了,大货车都能开到果园里了,我家李子刚挂上树,就有老板来预定了。”说起今年的收入,曾莉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投产的李子能收2000多斤,加上猕猴桃和山羊的收入,人均应该有10000元吧。”


  曾莉琼从脱贫到致富的跳跃,是丹棱县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。近年来,丹棱县充分发挥“长在农业”的比较优势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突出果桑茶林“一县四品”,粮经比达到1:9。坚持建基地、创品牌、搞加工等多措并举,发展以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,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80%,其中优质晚熟桔橙16万亩,产值达28亿元,是全国最大的优质“不知火”生产基地。2018年,丹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3元,农民人均存款高达4.5万元。


  众筹文化大院燎原

  农村文化焕发新活力


  今年同样丰收的,还有顺龙乡幸福古村的村民们。


  6月12日,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文化2030|城乡发展:历史村镇的未来”国际会议的嘉宾们齐聚幸福古村,对这个在文化浸润中焕发新活力的村庄纷纷表示赞叹。古村村民不曾想到,他们吸引了世界目光。


  参观途中,由当地农民自导自演的极具丹棱乡村气息的迎亲表演,让外国嘉宾们纷纷拍照留念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·奥托内还上场当了一回迎亲人,逗得现场欢笑声不断。“众筹文化院坝”这个丹棱乡村文化符号也进入了与会嘉宾的视野。


  14年前,钟情文艺的丹棱农民王作平将自家院坝改造成了舞台,为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定期开展文艺活动提供了场所。这种形式唤起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,王作平以文艺节目为杠杆,直接撬活了群众的精神世界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他的院坝。王作平的文化院坝成为丹棱“众筹文化大院”燎原的星星之火。


  丹棱县对作平文化大院的缘起、发展等做了深入调研,正式提出了“众筹文化大院”概念,从2015年开始,以“作平文化大院”为蓝本,在全县实施“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”活动。


  同年,丹棱县“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”入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,争取到项目奖补资金300万元。截至2018年底,300万元的政府奖补资金已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600万元,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达100个。一大批像王作平一样扎根农村、对文艺热爱的乡土文化能人得以被发现激活,社会力量众筹办文化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
  在“众筹文化大院”引领下,敲腰鼓、水族灯、车马灯、打连箫、棒头会等诞生于田间地头的传统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,农民从文化接受者变为参与者,从欣赏者变为表演者,文化自信极大增强。


 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

  村庄美了村民乐了


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,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,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。


  近年来,丹棱县着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成功探索出“一元钱”垃圾治理模式,推动污水处理县域全覆盖,大力推行种养循环模式,打造田园秀美有颜值的新乡村,全县农村处处呈现出房漂亮、院整洁、水清亮、路通畅的美丽画卷,农民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

  “一元钱”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。2010年前,该县杨场镇古井村和全县大部分村组一样,缺少垃圾处理设施设备。没有地方倒垃圾的村民,习惯把生活垃圾倒在公路边、竹林里、田间,原本秀美的村庄垃圾遍地,绿草被白色垃圾覆盖。从2011年起,丹棱县推行“因地制宜、分类收集、村民自治、市场运作”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,由村民每人每月交一块钱,通过竞标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承包人。


  同时,丹棱县采用“两次分类、源头减量”的做法,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、减量难、监督难、常态保持难的问题,走出了节俭、实用、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。如今,“一元钱”垃圾处理模式已在丹棱县全面推行,垃圾“围河、围路、围房”现象一去不复返,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、农村人居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


  污水处理县域全覆盖。近年来,丹棱县探索出两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:一种是分散式处理,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建小型一体化处理设施,在农户家修建湿地池;一种是集中式处理,即在各乡镇场镇建污水处理站,用大型的一体化处理设施。目前,该县共建污水处理设备6948套,通过综合治理,县域内思蒙河、安溪河、金牛河水质从原劣Ⅴ类回归到IV类或III类。


  在此基础上,丹棱县采取“源头减量、储存扩量、利用增量”的办法,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综合利用的种养循环模式。目前,丹棱县已投入3000多万元,新建沼气池3263口、干粪池1634口、沼液收集池10口,成立专业合作社10个,还田总量16万余吨,畜禽粪便基本实现了零排放,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%以上,实现了人畜粪污的循环利用,农村废弃物治理利用率达85%以上。
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1120180003 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

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