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
  • 站内

当前位置:

眉山新闻网

>

丹棱县

>

新闻中心

王巧奇:用县志记录历史 见证丹棱改革巨变

新闻来源:眉山网      

更新时间:2018-12-28 10:27:36

责任编辑:赵娜娜


改革开放四十年 百姓生活大变样系列报道⑤ 

王巧奇:用县志记录历史 见证丹棱改革巨变 

 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实习生 余露 文/图 

王巧奇正忙着规划2019年工作。.jpg

  王巧奇正忙着规划2019年工作。 

  12月25日,走进丹棱县地方志办公室,王巧奇正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,干净整洁的桌面上堆满了一本本厚厚的《丹棱县志》。

  今年55岁的王巧奇是丹棱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。提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丹棱的变化,他打开了话匣子。“要说这40年来丹棱的变化,我是再清楚不过了,这一路就是伴着改革的春风走过来的呀!”王巧奇笑呵呵地说。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一年,王巧奇正好毕业参加工作,一路见证了丹棱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变迁。

  从0.25平方公里到雅致亮丽新城

  “我是在小南街长大的孩子,小时候小南街的路是石板路,雨天一身泥、晴天一身灰,房子都是木结构或土砖木结构的,大多就一层楼。”看着电脑里珍藏的一张小南街老照片,王巧奇娓娓道来。照片中,小南街街道狭窄,路面是由一个个四边形的水泥墩拼接而成,路边的小商铺、路人的服饰,可以一窥改革开放初期丹棱的面貌。

  “当时的丹棱县城才0.25平方公里左右,东到现在的九龙广场,西到如今的齐乐公园西门口,北到县人民法院,南到大雅新城河边。”王巧奇说,小时候和朋友们做游戏就是围着整个城区玩“逮人”,跑一圈也才十多分钟,真的是“东门摔跤子,西门捡帽子”。如今,小南街绿树成荫,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两边是窗明几净的商铺,商铺卖的东西更是丰富多样。王巧奇感慨:“改革开放之前的1300多年,丹棱县城一直没什么大变化,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,丹棱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!”

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,80年代末90年代初,丹棱进行旧城改造,北街、大南街、小南街率先改造,道路、房屋焕然一新,又新修了过境路、大堰桥、东升路等;后来,城市不断扩容发展,2006年,县城面积超过了3平方公里;2010年,丹棱启动重建大雅堂,由县城向东向南“一体两翼”发展,以此为核心规划建设了2.6平方公里的大雅新城,至2017年年底,丹棱城区面积达6.79平方公里。

  随着县城的发展,丹棱便民服务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多,文庙广场、唢呐广场、大雅广场,大雅堂公园、齐乐公园……一个个广场和公园相继建成,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,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“拿出城区宝贵的土地来建公共文化设施,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。”王巧奇说,一个精美精细、雅致亮丽的县城正在形成。

  从小作坊到大园区

  “城市建设离不开经济基础,丹棱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。”在到丹棱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之前,王巧奇还先后在丹棱当时的商业系统、物资局等工作过,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租赁经营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等重要时期。

  在王巧奇的记忆中,丹棱的工业企业最初多是一些小作坊,从事简单加工。到改革开放初期,丹棱齿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被称为“两个三分之一”:全县财政收入中,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齿轮企业;全国摩托车齿轮中,三分之一来自于丹棱齿轮。“也是在那个辉煌的时期,丹棱开始了第一次城市扩容。”王巧奇说。

  后来,丹棱引进发展机械、陶瓷等新产业,支柱产业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、陶瓷、机械等产业。2003年,丹棱作为全市首批建立县级工业集中区的区县之一,建立城东工业集中开发区,即今机械产业园区,园区规划面积也从最初的2平方公里发展到7平方公里;2006年,丹棱第二个工业园区陶瓷建材产业园区成立……

  “如今,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,丹棱陶瓷企业已全部完成‘煤改气’,各大园区污水处理厂也在提标改造建设中,丹棱工业企业不仅进入园区走上了规范化抱团发展道路,更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。”王巧奇说着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新的一年又要到了,他满怀信心地规划着2019年的工作,希望记录下丹棱更多的变化。“相信丹棱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。”他说。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1120180003 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

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