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来源:眉山网
更新时间:2018-07-31 09:27:15
责任编辑:雷尧
瞿应安: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一元钱擦鞋服务群众
瞿应安正在为顾客擦鞋。
眉山网记者 张丹梅 文/图
“老规矩,一元钱。”7月25日,在丹棱县新华书店外,今年72岁的瞿应安同往常一样为老顾客檫鞋。
退伍军人瞿应安是丹棱县丹棱镇人。1968年参军,3年的部队生活,培养了他吃苦耐劳、自强不息的军人精神。
自强不息 三次变故难不倒英雄汉
1971年,退伍后的瞿应安背着一身行囊回到了家乡,进入丹棱县农业局成为一名农技员,主要负责病虫防害、作物栽培技术推广。1982年,因国家政策变动,相关岗位被取消,瞿应安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变故——下岗。
下岗后的瞿应安有过短暂的悲观情绪,随后积极调整心态。“我是一名退伍军人,不能颓废下去,应该向前看。”为了生存,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瞿应安选择边打零工边找工作。2000年,他经朋友介绍到马尔康修建隧道。在一次施工中,他的双腿被石头严重砸伤——这次变故导致瞿应安卧床半年后才能下地行走,直到现在双腿走路也不是很便利。“人生有太多变数,没想到我竟然成了一个残疾人。”眼前的瞿应安谈起过去的遭遇很平静。
双腿受伤后,重活干不了。2001年,不向生活屈服的瞿应安开始学习擦皮鞋,在街边摆起地摊做生意,平时再做些轻巧的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人们常说“越努力越幸运”,可是这句话,在瞿应安这儿似乎不灵验。2008年,还在为顾客擦鞋的瞿应安突发脑溢血,虽然抢救及时,但接下来四个月的时间,他瘫痪在床不能自理。
“生活越是不让我好过,我却要好好活给他看。”遭遇三次人生变故的瞿应安更加坚定了生活的信心,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。随后,身体刚恢复一点,瞿应安不顾家人的反对,又开始到城里摆摊擦鞋,一天都不缺席。
在坚强的毅力和不间断的劳动练习下,最终瞿应安战胜了病魔,恢复了健康。如今他看起来和正常人几乎没什么两样,许多街坊邻居都对他佩服不已。
感恩社会 一元擦鞋服务群众
在丹棱的街头巷尾,一提到瞿应安这个名字,很多人都会说:“知道,就是新华书店外面那个老瞿嘛。”
“老瞿帮我擦鞋好多年了,一直都是收的一元钱。他这个人很不错,不愧是当过兵的,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。”瞿应安的一个老顾客称,现在物价上涨了,顾客们都喊他提价,老瞿却斩钉截铁地回绝了。
17年来,为何瞿应安擦鞋只收一元钱?
“困难的时候别人拉了我一把,该是我回馈社会的时候了。”瞿应安说收一元钱,确实赚不到钱,一年下来最多收入七八千元,但是已经足够他和老伴儿的生活开销。他希望用自己绵薄的力量为群众做好服务,回馈社会。
瞿应安说,之前家庭经济条件一直不好,儿子上大学都拿不出学费,靠擦鞋是完全不够的。那时,他身体不好,行动又不便,工作难找。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,一家工厂的老板给了他一份工作,整个工作期间对他非常照顾,让他和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。“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。”
“只要身体还能动,我都会一直坚持摆摊擦鞋为民服务。”17年的时间里,瞿应安一直坚持只收一元钱,他这种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。
【记者手记】
军装在身,他们是百折不挠的人民子弟兵;脱下军装,他们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。
在丹棱这片热土,活跃着一大批退伍军人。对他们而言,退伍,只是战场的转移。他们选择回乡创业,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尽一分力;他们选择进厂做工,为家乡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;他们选择街边摆摊,用勤劳的双手为群众服务……在人生道路中,他们始终保持军人本色,传承部队优良传统。他们身上的军人精神和对待生活、事业的精气神值得我们学习。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