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
  • 站内

当前位置:

眉山新闻网

>

丹棱县

>

新闻中心

幸福古村——绽放“原生之美”

新闻来源:眉山网      

更新时间:2018-07-30 14:04:52

责任编辑:赵娜娜


 幸福古村。.jpg幸福古村。(资料图片)

 眉山网记者 张玉 刘寅 实习生 陈子璇 文/图

  【核心提示】

  刚刚过去的周末,地处深山峡谷的丹棱县幸福古村被热闹的人群唤醒。山外暑气蒸腾,山中却凉爽宜人,满山的脆红李缀满枝头,煞是喜人。7月里,来自成都、眉山及周边市县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,转山赏景、采摘李子、品尝农家菜。早在工作日的时候,村里的客房就被游客们抢订一空,来这里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安静与舒适。

 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,幸福古村如今已然远近闻名。她的本来面貌,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,令人赞叹。她的自然环境、生活方式、乡土韵律与文化气息已绵延了数百年,到如今,成为她的魅力所在,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们。

  幸福古村的发展历程,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: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,发展与保护,可以相向而行。

  云中的村落 心灵的原乡

  幸福古村位于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,距县城12公里的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山坡台地上,由于顺龙乡海拔在800米以上,因此一直有着“云朵中的顺龙”的美誉。在幸福古村有一条布满青苔的古道,昭示着它走过的漫长时光。它是盐铁古道的一部分,依着山势,由一米左右的石板铺成,连接着丹棱到雅安,曾是村民去顺龙乡场、丹棱县城的唯一通道。那被无数村民、背夫马帮刻满脚印的石板路,见证了古村文化的厚重和一个村庄的美丽。

  时光荏苒,后来通往幸福古村宽敞的道路逐渐多了起来,弯弯曲曲的古道却没有被淳朴的村民抛弃,连同古道上深浅不一的脚板印一起保留了下来。牛角寨遗址、状元坟遗址、赵桥遗址、电影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》外景拍摄地等8个历史人文遗迹;夫妻树、鹰嘴崖、磨盘石、龙抬头、和尚洞、寡母桥、打儿凼等21个古迹点都被村民保留了下来,它们与村民如此和谐地共生,诉说着与幸福古村的故事,连接着幸福古村的过去和未来。

  最令人欣慰的是,幸福古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一同被保留了下来。这里阡陌纵横,漫山遍野翠绿,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,依山而建,面河而立,错落有致,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,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。勤劳善良的村民在房前屋后的梯地山坡上栽种了适合山区的桃子、脆红李、樱桃、不知火和蜜柚等特色水果,每当繁花盛开,村民穿梭其间,仿佛在画中游。

  村民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民俗,春种秋收,年复一年,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,种植着玉米、红苕、小麦、油菜。这样传统的种植方式,也让村民们保留了犁田用犁头、耙子,挖土用锄头,挑土用箢篼、扁担,脱粒用拌桶,晒粮食用晒簟、风桶,运输用箩篼、背篓,遮阳用草帽,避雨用斗笠、蓑衣,走路穿草鞋等生产生活用具。村民院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,“堂屋”和“仓房”依旧,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传统农耕和农村生活用具也清理掉尘埃,重新摆放在院落内适当的位置,使整个院落更具“乡村味道”。

  在幸福古村的村民家中,随处可见屋檐下挂着成串的玉米,院子一角堆积着一捆又一捆的柴火,院子里,锄头、石磨等用具应有尽有……这一切尽显古村的农耕文化风采,地里种着时令蔬菜,土鸡在正在觅食,好一派悠然自得、幸福美满的农家生活图,让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心灵回归。

  “原生态”的成功尝试

  因为旅游发展,幸福古村得以被世人所熟知,同样因为旅游发展,幸福古村也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:古村的魅力在于它的原生态,而发展就意味着要做出改变,那么问题便在于什么需要变,什么是不能变的。

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当地党委政府与村民一道,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。“坚持‘古村姓古’;遵循‘严格保护、尊重传统、适度开发、产村相融’;打造极具时代印记的‘乡愁旅游目的地’……”在当地的政策文件中,我们可以轻易寻到这些字眼。回望幸福古村这四年来的发展道路,或许这些,就是她成功的秘诀。

  “幸福古村旅游发展始于2014年,之前它是一个淳朴的小村庄,之后,它依然是个淳朴的小村庄,它的淳朴以及浓浓的乡愁韵味儿,可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旅游。”回忆起幸福古村的发展史,该村党支部书记符军感叹颇多。2014年,符军退役回到幸福古村,一路见证了幸福古村的发展全过程。

  符军回忆到,2014年省旅游局在全省开展乡村旅游提升试点行动,顺龙乡幸福村以其独特的古村落资源,被列入2014-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试点13个项目之一。

  然而这个好消息并没有让村民们立即兴奋起来,不少村民觉得别的地方有名山名水,这里却没什么“名胜”,如何吸引人呢?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,政府带着村民们去仁寿、邛崃等地参观,看别地方的乡村旅游是如何打造的。在不断的观摩学习中,大部分村民也转变了观念,但也有一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。

  其实,自20世纪80年代起,丹棱县乡村游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但始终没有摆脱吃饭、打牌、采摘的低端发展状态。如何将游客留住,实现乡村游升级换代,成为丹棱县思考的重点问题。为了打造好幸福古村,丹棱县集全县之力,筹资1000余万,完成了三条进村道路改造以及停车场、游步道等基础设施。幸福古村也成立了“幸福古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”,主要负责日常管理运营、村民技能培训、企业沟通协商、收益分配等工作。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并举,让幸福古村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能力。2014年,村里迈出了第一步:合作社将村民的闲置房屋租赁下来,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将4栋闲置的民居改造为精品民宿,并鼓励全村村民开门迎客。

  结果是出人意料的。其时幸福古村尚未正式开村营业,已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。游客们的口口相传,引来了更多的游客,春暖花开之际,大量的人群在古道上徜徉,在村子里漫步,给幸福村带来了新的生机。“游客们来这儿踏春,看花,摘李子,特别喜欢吃村里的跑山鸡、嫩豆花,村里人也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。”符军开心地说道。

  游客们的到来,给村民们增添了发展旅游的信心,但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。以幸福古村当时的规模,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游客,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行。而此时,村里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冷静,他们并不盲动,始终固守着自身的原则,仔细甄别着试图来此投资的社会资本。

  志同道合的社会力量

  如璞玉一般的幸福古村,展现出了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,吸引了众多的社会资本。经过一年多的考量,2015年末,丹棱县政府决定与川旅锦江公司签订幸福古村50年保护性投资开发协议。

  “随着社会的发展,很多村庄都失去了原来的面貌,但幸福古村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,村落格局保存完好,村民房子大多依山而建,大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,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很传统……”川旅锦江公司幸福古村项目负责人谢舜川介绍,幸福古村质朴的原生态是最可贵的,公司最看重的也是这一点。他们非常赞同丹棱县提出的“严格保护、尊重传统、适度开发、产村相融”的原则。他们聘请了省内知名专家领衔的规划团队,明确了幸福古村乡村游项目定位、形象定位、建设目标、项目业态、实现路径等,着力将幸福古村打造成为全省极具时代印记的“乡愁旅游目的地”。

  因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,幸福古村在发展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。村里的院落,“堂屋”和“仓房”依旧,犁、耙、风桶、石磨、蓑衣、斗笠、竹耙、瓢篼……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传统生活用具也清理掉尘埃,重新摆放在院落内适当的位置,使整个院落更具“乡村味道”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尊重原有的村落生态环境,在景观节点和导视系统建设中,镌刻进这座村落的印迹,以谨慎的态度对村落进行自然地梳理。如村内的便道,采用村里自产的红砂石板,铺成旅游步道;磨刀石做成警示牌,粪桶做成垃圾桶,一捆捆干柴整齐放于墙根成为装饰;村口古树下的石板凳,房前屋后和田边的草垛,屋檐下的玉米棒串,挑水池塘,长满苔藓的石板水渠,溪边桥头的水车和屋墙上斑驳的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字迹……处处都透出浓浓的乡村味道,处处都足以勾起人们的乡村记忆。

  明确了古村的形,更要守住古村的魂。“村民是这个村落的核心和主体,是古村落的灵魂。”谢舜川说,“只有原住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,乡村文化才能传承,乡村价值才能得以回归。”

  谢舜川介绍,公司一方面在将民宿与村民房屋进行统一打造,提升接待能力的同时,为村民保留生产生活用房,使村民不离开原来生活的院子,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;另一方面,让村民作为旅游的服务者、经营者、管理者,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过程中,作为乡村故事和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游客和谐共处,体现出古村的“活性”。

  村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,是古村落的活力所在。否则,任何打造都将沦为单纯的景观而让人难以亲近。幸福古村的村民们,为游客传递着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,他们让村里的犁耙瓢篼,花果草木都活了起来,让游客们感受到亲切,乃至参与其间。这样的方式,摒弃了千篇一面,让幸福古村独特的魅力得以绽放开来。

  2016年3月,幸福古村正式开村迎宾,截至目前,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,各级各地领导、代表团到古村调研、参观、学习200多批次。幸福古村一路的坚持,终于迎来收获之时。

  不忘初心 展望未来

  如今幸福古村“火”了,游客们纷至沓来,然而幸福古村的掌舵者们也有着“幸福的烦恼”。

  “想做的还有很多,首先现在游客已经有了,但淡旺季游客量落差很明显,如何平衡是一个问题。”符军表示,“我们目前希望为幸福古村注入文化元素,多做些文化体验,以平衡一年四季的游客数量。”

  符军坦言,幸福古村最大的优势在于原生态,然而文化特色还相对薄弱。这也造成了旅游的季节性较强,旺季人山人海,淡季稍显冷清。他们试图挖掘更多的地方文化,让游客一年四季随时到此,都能有满意的体验。

  比如知青文化,符军介绍,因为幸福古村过去有许多知青,他们正打算给过去在这里生活的知青写一封信,让他们写一下在这个地方的故事,或者值得纪念的一些东西,打造独特的知青文化。

  还有号称“千年夫妻树”的银杏树,这棵树在著名电影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》里出现过,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大文化景观,供游客们到此赞美爱情。

  此外,包括牛角古寨、盐铁古道、赵桥遗址等历史遗迹,也有待进一步挖掘打造。

  “我们还准备引入‘新村民计划’。”符军说,“就是让那些摄影创作者、绘画创作者、书法创作者,带着这些创作入住幸福古村,成为新村民。这样就可以为我们注入一些文化元素,游客也可以跟艺术创作者一起学习,多一些文化体验。”

  公司方面也有着类似的考量,谢舜川说:“我们首先要考虑幸福古村的承载量,要削峰填谷;其次,幸福古村的接待能力还比较有限,只有17间房,只能满足30多个人的住宿……”

  谢舜川表示,目前公司准备多建一些民宿酒店,以此来提升幸福古村的接待能力。他们还要进一步加深村民与游客的互动,通过恢复那些失落的东西,如村民的精神堡垒、日常的习俗以及代际之间的传承等等,增强村子的生命力,加深游客的体验。在农产业上,通过让村民的农作物向二产或三产方向上延伸,来打破农产品年度的周期性,同时也可以平衡幸福古村的游客量。

  当然一切打造均以幸福古村本身为基础,无论如何,“乡愁”的主题不会变,“古村姓古”的原则不会变。这是政府与公司的共同理念。在一整天的采访中,记者能够感受到幸福古村的掌舵者们并不急于求成,他们对古村的当下感到满意。对于未来的发展,他们希望在不断地思考与尝试中慢慢摸索出最合适的道路。

  放眼整个丹棱,幸福古村作为一个起点,承载着丹棱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愿景。通过外部力量和内部自治相结合,凝聚村民与企业的互助互利,幸福古村将成为复兴乡村的倡导者,社区旅游的实践者,新乡村主义生活的提供者。在幸福古村的实践带动下,丹棱全县的乡村旅游正在绘制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,规划一个涵盖丹棱西北部山区21个乡村的国家乡村公园,建设以乡村体验、自然观光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参与式综合旅游泛景区,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聚集丹棱广阔的乡村,推动全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。随着丹棱县全域旅游的不断完善,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特色村落,或许更能保持其独特的面貌,而不必面面俱到,千篇一面。 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1120180003 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

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