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
  • 站内

国际在线:眉山丹棱变废为宝增效益 种养循环促发展

新闻来源:国际在线      

更新时间:2017-09-22 11:23:55

责任编辑:黄馨月



   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:近年来,眉山丹棱县围绕“适度规模、种养结合、低碳循环”的思路,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把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作为工作着力点,采取“源头减量、储存扩量、利用增量”的办法,将现代畜牧业区域布局与种植业发展相结合,探索并全域推广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“三二一”模式,有效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,进一步改善全域生态环境。2016年丹棱县出栏生猪35.4万头,小家禽627万只,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40%以上,全县现有规模养殖户(场)206户,适度规模户5720户;畜禽年产粪32.2万吨,产尿32.6万吨;全县桔橙种植面积达24万余亩,年产桔橙30万吨。

 

    规划引领农牧产业结构调整

 

    据悉,为确保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,丹棱首先出台了《丹棱县畜牧业发展规划》,鼓励农户推广“上山进沟、种养结合、适度规模、循环发展”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,促进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融合。其次,严格畜禽养殖场批建管控。按照“一审批、两同步、四禁止”原则,实行事前审批,同步建设,同步治污,禁止未批先建畜禽圈舍,禁止在禁养区内新建畜禽圈舍,禁止沼气工程不配套就投产,禁止治污设施不达标就补助。确保新建一处,规范一处,实现了变产业发展的“污点”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“亮点”。该县“以种定养”,按每亩5-8头生猪确定畜禽养殖承载量,畜禽养殖废弃物就近就地消纳。近年来,投入专项资金5200万元、招引社会资本2.3亿元,重点发展种养循环生态畜牧业,实现了“畜牧—有机肥—种植”循环发展。

 

    种养协调 促生态养殖绿色种植融合发展

 

    据了解,丹棱县因地制宜,探索并全域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“三二一”模式。即:建好沼气池、干粪池、沼液收集池“三个池子”;做好“二次减量”,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,沼液用于农作物种植,干粪和多余的沼液由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转运;创新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应用配送服务体系,成立支专业服务队伍,负责干粪和多余的沼液转运。通过实施该模式,实现了“两分离、三配套、零排放”,“两分离”即干湿分离、雨污分离;“三配套”即沼气池、干粪池、沼液收集池三池配套;“零排放”即利用周边的农田、果园等农用地,与种植户签订沼渣、沼液使用协议,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

 

    目前,丹棱县实施种养结合养殖场达400多个,配套用于消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桔橙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,初步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,既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,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。

 

    技术创新 促生态循环农业发展

 

    近年来,丹棱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,对修建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户实行“以奖代补”,全县新建沼气池3263口72326m³、干粪池1634口24258.64m³、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4750m³,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、运输总量16万余吨,覆盖全县60%村组,实现了“猪—沼—肥—果(种)”农牧互动,良性发展。

 

    目前,全县粪污处理率达90%,果农因此减少化肥施用51%,水果产量提高30%,果品价格提高200%,平均达到10—18元/公斤,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、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附加值,实现了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循环利用。

 

    转化利用 深化循环畜牧业发展

 

    招引建设了两家生物有机肥厂,年产有机肥达20万吨。整合项目资金400万元,对使用有机肥的经济作物示范区进行以奖代补。2017年,全县推广有机肥面积15万亩,推广有机肥22万吨,其中商品有机肥5万吨。目前,丹棱县正在积极争取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,力争实现24万亩桔橙有机肥全覆盖;既有效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,又为养殖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 

    高点定位 探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机制

 

    病死畜禽是畜产品质量安全、重大动物疫病的一个重大隐患。

 

    丹棱县不断加强设施建设、健全运行机制、强化源头管控,建立起“有专业机构监管、有专业企业处置、有专业人员从业、有专门车辆运输、有专项经费保障、有全社会共同监督”的“六有”全覆盖病死畜禽无害化、一体化处理的“丹棱模式”。该县成功引进成都市科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司,对全县病死畜禽实行集中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,养殖户只要1个电话,就有专业人员用专用车辆将病死畜禽进行转运处理,整个环节由畜牧、保险、公司、养殖户共同签字确认方可转运,做到应收尽收,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,接受社会监督。

 

    截至目前,收集处理2万余头病死动物,未接到病死动物随意丢弃水库、河道的举报;有效解决了病死禽畜处理难题,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。(文 廖兴友)
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1120180003 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

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