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网首页

“九天开出一成都”

时间:2019-10-19 09:54 来源:0

杨柏书

  傍晚的成都天府广场,华灯初上,车水马龙。夜幕下,天府广场的西面,一幢颇具特色的建筑耀眼璀璨。建筑呈多棱形,外饰钢架和玻窗,既有现代都市的时尚前卫,又不失沉稳厚重。这就是蕴藏着几千年成都历史变迁的场馆——成都博物馆。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地标,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。

  当你从喧嚣的城市中心,步入成都博物馆,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。人们井然有序,小声耳语,连平时活泼调皮的小朋友,在家长的牵引下也收敛了许多。宽敞、明净、呈几何图案的落地窗,花钢岩石地板光洁铮亮,天花板和墙面照明典雅柔和。

  博物馆设定了五个主题展厅,从馆藏20万余件藏品中,选出5000余件精品陈设面世,涵盖了从古蜀国至近现代的城市文明线索,把成都4500年城市文明串联起来,让人品鉴到城市文明的震撼,阅读出波澜壮阔的进程。

  沿着标识牌,徜徉在成都城市文明的历史长河,不得不感叹,巴蜀文化源头的辉煌灿烂。手扶舷梯,径直来到二楼核心展区。迎面银灰色为底色的一道玄关屏,镶嵌着一行行书题字,上书李白的著名诗句,“九天开出一成都”。移步展厅内,明亮的灯光逐渐暗淡,宛若在梦境里游弋,把你带到那神秘莫测的古蜀国。

  映入眼帘的巍巍大汉碑,记载着成都“列备五都”的厚重。光柱上闪烁着古蜀国蚕从、柏溪、鱼凫诸君王的铭志,对先人景仰之情油然而生。新津宝墩,郫县古城,温江鱼凫城,都江堰芒城,大邑高山古城,三星堆文明,金沙文明,开明王朝……勾勒出成都生生不息的文明火种。

  沿着文明线索,数不胜数的件件精美展品,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,娓娓道来。

  世间罕见的“大船棺”横亘在面前。“船棺”长18.8米,直径1.7米,由整根楠木雕琢而成,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“船棺”。“船棺”盛载丰厚的文物,漆器精彩绝仑,描绘的龙纹、鸟纹、卷云纹令人惊艳。

  不远处,从左到右的两束光柱,披在一尊石雕瑞兽身上,原来这尊吉祥物就是镇馆之宝“石犀"。据考证,“石犀”是李冰治水患而造,长3.3米,宽1.2米,高1.7米,重8.5吨。线条简练生动,是秦代石刻艺术的典范。

  ……

  把成都誉为“喧然名都会”的杜甫,也许他也未必想到,今天的成都被他言中,名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千百年来,成都是四川文脉的源头,同时也是成都文化交汇的浓缩。

  仰望成都平原的星空,繁星点点,星光耀眼,纵贯千年。

  唐代成都文华风流,俊逸辈出,文学艺术成就达到崭新的高度。卢照舒、陈子昂、李白悉出蜀地,杜甫、岑参、薛涛流寓于此,王勃、孟浩然、高适、李商隐曾游历西蜀,留下诸多壮丽诗篇和绵绣文章。西汉成都郫县籍学士扬雄的长赋《逐贫赋》《酒箴》,深得后人赏识;李白一曲“九天开出一成都,万户千门入画图”,唱响了成都的豪情壮志;数有成都“代言人”杜甫的《春夜喜雨》,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高调写尽成都的繁华和秀丽;“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”,杜甫称诗意的成都为“音乐之城”;刘禹锡在《竹之词》把浪漫的成都寓为“爱情之城”;张籍的《成都曲》赋予为“旅游之城”……

  成都的文脉来源于人间烟火,来源于民俗市井,在长长的岁月中积淀、升华。看看成都的“茶馆人生”,豁然开朗,眼前一亮。“盖碗茶”土而不俗;“九大碗”繁而不乱;川剧折子戏艳而不媚;集现代科技成果的“全息投影”擂台赛,堪称经典。还有“人与自然”的标本,塑像、照明、布景,超出了人们的想象,栩栩如生。

  一幅画卷,一座场馆,一方城池。成都,从亘古苍凉洪荒中走来,从原始简陋中走来;从兵荒马乱中走来。而今的成都,洗尽铅华,披上霞光,雄踞于世界大都会的行列。这就是南北朝著名诗人卢思道所誉的“西蜀称天府”,这就是我们的家园,也是成都博物馆告诉我们的成都。 

不辞长作...

  东坡秧马图。   纪念东坡。   西湖苏堤。   眉山网记者 吴晓斌 文/图  四川眉山距广东惠州1700公里,如今不到3小时可直飞平...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