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网首页

尝春

时间:2019-03-10 09:24 来源:0

朱蜀骥 

  大棚可以乱了果蔬的四季,可永远无法替代心中春天的气息。

  当红梅、玉兰、海棠诸仙子们悄悄吐蕊的时候,早春已然来临,这是四季最娇嫩的时刻,也是最芬芳的季节,更是长久油腻的味蕾舒张的时分。舌尖上的每个细胞都充盈着嫩绿和鹅黄,品尝只属于春天的独有滋味。

  我爱那些山野间珍藏的味道,在这喧嚣的城市是难以寻觅的。

  比早春还早的新绿是甘油菜,一种学名叫芥菜的普通野菜。春节前,它就迫不及待地舒茎展叶开来。小时候,我常去奶奶家,冬末初春,田埂间、院子旁、水塘边,随处可见。路人弃之不屑的,经奶奶精心烹制,就是佳肴。

  记得有一年春节,尚年幼的我吃“克食”了,一幅厌食无精打采的样子。奶奶提着篮子,带上小铁锹,叫上我,出门了。院子周围,野生甘油菜躲在墙角,藏在青菜之间,鲜嫩的叶芽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。奶奶一面教我识菜,一面仔细挑选,一会儿工夫,甘油菜就装了满满一篮,新绿鲜嫩,春意盎然。

  厨房里,择洗切炒,奶奶忙活了起来。我守在柴火灶前,静静地端详她忙碌的样子。阳光一束,透过屋顶的亮瓦,斜斜地照在奶奶慈祥的脸上。

  午饭时分,奶奶给我准备了丰盛的“甘油菜宴”——蒜蓉素炒,鲜绿清亮,一解油腻;剁碎炒蛋,黄绿相间,酥脆清爽;甘油菜馍馍,弹糯绵软,唇齿留香;特别是幺爸刚钓回来的岷江黄辣丁,搭配酸菜汤和甘油菜,浓郁中夹杂青绿扑面而来。普通的食材在甘油菜的加持下,仿佛激活了灵性,幻化出别样的口感。

  奶奶故去多年了,可记忆中甘油菜的味道和她的面庞挥之不去,那是春天中浓浓的爱的味道。

  跟奶奶的爱一样,外婆的心疼珍藏在另一片新芽上。

  外婆院子外有一大片野生的枸杞。初春,枸杞芽争先恐后地钻了出来。最嫩最肥硕的芽尖不是长在老枝上的,而是从泡土老根中直接生长的,露土的芽头不长,但埋在土中那截特别白嫩鲜脆。靠近堆放草木灰的那片,是外婆每年特意为我留下的。

  还没到周末,外婆就开始念叨着,早早地张罗一大桌饭菜,腊肉炒枸杞芽是我的最爱。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,外婆才会去采摘枸杞芽。腊肉选取肥瘦相间的,煎香后放入枸杞芽,仅仅少许食盐,不用任何其他佐料,就烹制出一盘人间美味。

  普通的枸杞芽有些微苦,回口清宜,外婆特别选定的那截,没有苦味,却多出一分盈盈的爽脆,满口清香,舌尖仿佛也能读出初春暖阳的滋味。

  外婆常常说,你们年轻人,容易上火,枸杞芽清肝明目,润咽利嗓。外婆也离开我们多年了,今天,我把这句话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孩子,连腔调和表达的方式都是一致的,这可能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传承吧。

  遗憾的是外婆走了,老房子也卖了,那草木灰堆旁最鲜嫩的枸杞芽,再也没人为我留着了。

  尝春,有时候也是不经意间的惊喜。

  记得小时候回奶奶家,需乘坐摆渡横过岷江。一年春节,我和父母紧赶慢赶到了渡口,船还是错过了。

  “下一趟还得等上一个小时……”闲来无趣的我显得有些沮丧。妈妈拉着我,“走,我们返回走一段。”我和爸爸有些疑惑。

  原来,在来的河滩路上,母亲发现了一大片野生的灰灰菜,趁着这个时间,我们一家人采摘了起来。灰灰菜学名藜,一个古老的食用药用物种,《诗》云:南山有台,北山有莱,这里说的莱就是藜。妈妈告诉我这个野菜的名字,又耐心地跟我讲它的用途。那时候没有亲子体验的概念,一家人边采边笑,其乐融融的画面让我记忆犹新。

  那天晚饭,妈妈用灰灰菜做了一份凉拌和一份汤,不知是饿了还是亲手的劳动成果,我吃得特别香。

  往后的好多日子,我们会特意提前出发,顺路采摘灰灰菜,或是新发的鱼腥草、水芹菜,采摘的不仅是春天的味道,更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愉时光。

  渐渐地,大家都长大了,尝春的野趣离我们却越来越远了。虽然有些春芽嫩枝也能从菜市场上买到,从餐馆中吃到,但舌尖分明尝不到儿时的滋味,更感受不到沐浴春光的那份特殊情怀。

  那天,跟儿子说起这个话题,他不知道,也不能理解。对于自己的孩子,我是不是也缺了这一课呢?缺了和家人在一起拾野的乐趣?

  这个春天,带上家人,一起尝春。

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:蜀ICP备09029749号-1 眉公网备: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川)字第115号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敬请告知!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联系电话:38166855 邮箱:msxwwb@163.com